广州华立学院与广州工商学院成功举办学习交流会议 共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新路径
广州华立学院与广州工商学院成功举办学习交流会议 共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新路径
2025年4月25日上午,广州华立学院与广州工商学院学习交流会议在广州华立学院行知楼5-702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深化专业建设,推动产教融合”为主题,旨在通过经验分享与互动研讨,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共谋两校合作新机遇。广州华立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李清泉、专业负责人陈戎杰及教师代表何金颖、胡建新、马骁等,与广州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故责人潘银坪主任,教师郑明华、曾维婷、施继华等人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富有成果的学术与实践对话。
上午9时45分,广州华立学院以热情洋溢的欢迎仪式拉开活动序幕。华立学院商学院领导携教师团队迎接广州工商学院一行,双方亲切交流,互致问候。广州工商学院代表对广州华立学院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此次交流的高度期待。
10时整,全体参会人员移步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室(10-801、10-802、8-704)进行参观。广州华立学院教师详细介绍了实训室的设施配置、功能模块及实践教学成果。广州工商学院代表对实训室的前沿设备与校企合作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双方就“理论教学与实操结合”的育人模式展开初步探讨。
10时40分,会议进入主题分享环节。广州华立学院商学院李清泉院长致辞,从学院历史、学科布局、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商学院的发展现状。他特别强调:“产教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我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专业+产业’双轮驱动的育人特色。”
随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陈戎杰教授围绕专业建设经验展开专题汇报。他从“专业设置创新”“课程体系重构”“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四大维度,系统分享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特色做法:
1、专业设置紧扣区域经济需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外贸产业特点、数字贸易等前沿课程;
2、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导向:引入公司真实案例,开发“理论+模拟+实战”叁阶段课程模块;
3、师资队伍产教协同: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推动教师定期赴公司挂职;
4、校企合作纵深发展:与30余家知名公司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开发实训项目,实现“入学即入行、毕业即就业”。
此外,汇报还重点展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中的成效。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学院累计为本土公司输送超千名复合型人才。
11时15分,会议进入自由提问环节。广州工商学院代表围绕“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等议题踊跃提问。我校教师代表结合实例逐一解答,现场讨论热烈。
针对“如何调动公司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我校教师代表提出“双向赋能”理念:一方面,学院为公司提供定制化培训与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习岗位,精准吸纳人才,实现共赢。对方教师代表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分享了本校在“3.5+0.5”模式中的探索经验。
双方还就“数字经济背景下课程迭代”展开深度交流。我校教师建议:“需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将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及时融入教学大纲。”对方教师代表则提出“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设想,为后续合作埋下伏笔。
12时整,全体参会人员于学院办公楼前合影留念,镜头记录下两校携手并进的珍贵瞬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洽谈细节。此次会议不仅是经验的分享,更是友谊的升华与合作的起点。两校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互动,共同书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