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峥嵘岁月 牢记初心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文件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学校思政课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4月24日组织学生前往增城区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一场大思政课。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学习,引导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进一步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为勇担使命、开创未来注入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谭德礼,办公室主任李颖琳,及思政教师代表季剑波老师、吕恒老师、龚小艳老师、许泽恒老师以及23计算机7班、23园林2班、23建筑2班、23造价2班的、学生共120余人参加本次实践教学活动。
在增城区博物馆,教师们首先引导学生参观“增城文明史展”、“增城民俗民风展”及“李守真专题展”等常规展览,全方位展示了增城历史变迁、地方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艺术珍品。学生们可以近距离参观增城古文明遗址的珍贵文物,感受增城的民俗民风,品味增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共增城历史展览馆中,教师们带领学生学习展厅包含的四个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地介绍了中共增城地方党组织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伟大事业而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回顾增城在革命斗争中的历史贡献,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同学们不时驻足拍照、交流,在参观的过程中领悟红色革命文化、科技创新带来的变革力量。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带领同学们实地参观,更是让同学们感受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
“虽然之前听说过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但是再次听到讲解员的讲解仍然会心潮澎湃。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我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传承弘扬增城区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好好学习知识技能,报效祖国、服务社会。”23级建筑2班学习委员钟炜萌有感而发。
“本次教学活动非常成功,让同学们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要倍感珍惜,继承好革命前辈遗志,接过历史接力棒,争做新时代社会的建设者、贡献者。”在增城区博物馆里,谭德礼院长作简要总结。她勉励同学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寻根行动找到幸福之源、青春之本,要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近年来,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理念,是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增城区博物馆”实践教学活动,将思政课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行走的思政课”与实践教学基地结合,学生们积极响应该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让思政课真正走入他们心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