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馆观看学习“未来20年,图书馆是什么模样”公益讲座
10月12日上午10点,全馆集中观看“未来20年,图书馆是什么模样”的文化公益讲座,主讲人是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吴馆长站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就图书馆现状和未来20年的转型方向以及馆员承担的新角色,做了全面而深刻地分析,讲座内容充实紧凑,受益匪浅。
直播一开始,吴建中馆长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图书馆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既要守正创新,又要筹划未来10-20年的大目标,才能明方向、视野宽。其次,吴馆长结合自身履历梳理总结澳门大学图书馆的叁大成果,即澳大硕博士论文收集率达到100%,建立澳大人文库和学者库,这叁项工作均产生了广泛影响。接下来,吴馆长围绕科睿唯安并购案、哈佛大学报告统计和第16届柏林开放获取会议四项共识等主题,重点分析了未来图书馆的2大转变,一即图书馆从信息处理与服务向更广范围的学术交流与研究转变,服务重心从面向读者到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转变;二即开放获取运动的稳步前行为图书馆向知识基础设施的方向演变创造良好环境。由此,吴馆长总结图书馆未来空间更大、责任更重的结论,并指出在人、空间和资源叁项要素的作用下管理人员要具备连接(领导力)、导航(将资源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创造(实体建筑和虚拟空间结合)叁大能力。最后,他进一步提出创造型图书馆需要具备的叁要素,即用户参与、提供工具和成果展示。
值得关注的是,吴馆长在本次讲座中还提到对于2040年的2个预测,即到2040年公共图书馆将深入社区和家庭,以更多元的方式存在,图书馆则每一层都有阅览、研讨和展示空间。到2040年大学图书馆已经无缝融合于大学教学体系中,学术出版已掌握在大学与大学图书馆手中,取代了由商业出版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两幅蓝图给图书馆人指明了道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