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受邀参加2024第叁十叁届室内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济南)年会
2024年11月16日上午,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主办,山东建筑大学、西顿照明、东鹏控股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33届年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开幕。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教科办主任林淑萍老师,环境设计专业骨干教师付阳老师、毛劲超老师受邀代表学院参加此次学术论坛年会。
毛劲超老师(左一)林淑萍老师(左二)付阳老师(左叁)现场合影
本届开幕式内容包括信息发布、工作汇报、颁发证书、会旗交接、主旨学术论坛等系列活动。年会以守正创新为主题汇聚了业界顶尖力量,嘉宾阵容庞大,众多知名设计师、行业精英共襄盛举。
开幕式嘉宾致辞环节,首先由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发表致辞;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工程监察专员闫兴利发表致辞;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欣发表致辞;山东建筑大学副校长赵继龙发表致辞;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馆&补尘辫;尘颈诲诲辞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苏丹发表致辞。
开幕式为大家邀请了行业老、中、青叁代设计行业亲历者代表,分享中国室内设计发展长河中的过往与感动。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名誉副理事长、集美设计机构联合创始人、2023《滨滨顿室内设计》终身成就人物获得者林学明代表老一辈设计师致辞。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驰础狈骋设计集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杨邦胜代表中坚力量一辈设计师致辞。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设计学博士陈淑飞代表年轻一辈设计师致辞。
本次地区分论坛主题为:历史&补尘辫;尘颈诲诲辞迟;拐点——第二届设计教育论坛(东北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地区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与分享,深入开展了学术报告交流。
张鹏举大师提出“在地营建”理念,以内蒙古地区为实践基地,探讨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强调建筑应适应严气候、多地貌等条件,采用低建造、传承传统的设计原则。通过空间组合、材料利用、形态与地貌融合等方法,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报告分享了多个案例,如利用火山石、废砖等在地材料建造的宾馆和村民中心,以及适应草原文化的生土和木结构建筑。旨在为内蒙古地区提供可持续的本土建筑模式,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融合。
在地营建——张鹏举
王向荣教授强调了景观设计中的变化性与自然融合的重要性。与室内环境的稳定性不同,景观是动态变化的,与时间紧密相连。报告通过多个案例,如德国褐煤矿区转型、杭州西湖淤泥疏浚地生态公园等,阐述了景观设计应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变化,而非强加控制。强调景观设计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非静止不变的产物,提倡在设计中融入变化性和多样性,以创造更具适应性和生命力的景观环境。
景观的时间性——王向荣
韩涛教授的演讲围绕叁个核心问题展开:首先,分析了以“资本”为主线研究现代性的原因;其次,探讨了在建筑学和设计学领域,资本的重要性虽显但边缘化,以及资本作为隐性控制力量对人才需求和全球化推动的影响;最后,韩涛教授分享了自身在人才教育领域的实践,作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多种可能性之一。报告以“殖民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数字资本”为四重分析透镜,剖析四种资本的“内外”形构、织构与制构关系,旨在构建一个理解数智文明时代室内空间内在性质的新框架。
基于4种资本批判视角的国际化设计人才教育——韩涛
院长论坛环节由唐建、王向荣、韩涛、陈淑飞四位专家以及主持人余洋共同参与,并与众多参会者进行学术交流互动。论坛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背景,探讨设计教育的继承与发展。与会专家共同讨论了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论坛主题涵盖地域文化、乡村振兴、学科专业拓展和新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设计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在本次论坛中,我院教科办主任林淑萍老师,环境设计专业骨干教师付阳老师、毛劲超老师以其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参会的各界专家人士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这不仅增进了与会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我院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加强了与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吸收了与会嘉宾的宝贵经验。
我院代表教师与业界专家学者现场合影
文: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官方;陈莹
图: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官方
初审:林淑萍
终审:王睿
用户登录